如果是“当然可以”你会信吗?
根据我多年的分手复合挽回经验,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讲的实话是:不是不可以挽回,就是过程真的很折磨人就是了。所以奉劝大家,如果不是真的爱对方,不是真的想清楚了,都不要乱去尝试“爱情的苦”,毕竟提前透支完了精力卡,哪儿还有余额去刷你的“下一站更幸福”?
以下是写给那些想继续吃“爱情的苦”的朋友:
首先 既然你和ta的这段感情失败了,那么你们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些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慢慢积累成矛盾矛盾,最后矛盾爆发导致分手。
我知道你们在挽回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告诉你们,挽回不只是和ta重归于好,更重要的是学习恋爱的能力。
但我现在想起来,恋爱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什么是恋爱的能力?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恋爱的能力?那要是你有了恋爱的能力而对方没有,还能谈好恋爱吗?
所以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恋爱能力,能成为掌握亲密关系的万能钥匙。如果有,我觉得挺扯淡的。因为你接触的恋爱对象不一样,你需要掌握的能力也不一样。而人不是机器,所以也没有一个可以统一生效的代码。
不过有一句话倒是在亲密关系里永远适用,那就是: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如果你学会了观察自己和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那么挽回这个人,甚至和ta携手一生的方法也自然有了。
如果你准备好了不止挽回这个人,还想要跟ta步入婚姻,成为彼此人生的一部分,那么就要认真的成长。
谈谈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
——解锁ta的恋爱密码
首先,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
它又为什么能帮助你了解一个人,以及挽回一个人?
依恋模式的形成源于我们在幼年时期,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形成的一种情感上、心理上联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也会在我们成年之后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以我们的模式为“基准”,把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和渴望,代入到我们的伴侣身上。
说白了,依恋模式就是帮我们弄清楚对方到底想找什么样的人?以及想怎么谈恋爱?
那么,依恋模式都有哪几种分类呢?
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依恋模式下的“安全型” 和 非安全型依恋模式下的“痴迷型”、“疏离型” 以及“恐惧型”。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通常在孩童时期:
1、父母能仔细观察和满足到自己的需求
2、父母对自己照顾有加
3、当想要亲近父母和与他们接触时,父母都有给予及时的回应
4、幼儿时期在安全的环境下完成了对外界的探索与认知
非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通常在孩童时期:
1、父母对自己的需求反应迟钝或者回应中带有敌意和消极的情绪
2、自己对父母表现出敌意(主动或被动)的逃避依恋
3、被父母忽视或轻视
4、自己会有回避父母的行为
其实很多非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不是跟父母的关系不好,而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也许你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许你一直被保姆照顾…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父母缺席了你对亲密关系形成认知和启蒙的阶段,或者用了一些错误的方式向你表达爱,比如过于严厉,过度施压,消极带领等,那么你对爱的认知就会产生一些偏差。
我们也许能辨别出自己属于哪种依恋类型,但是想要去辨别对方的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我们也不清楚对方和父母的具体相处模式。所以现在我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四种依恋模式的具体特征,以便大家思考。
第一种:安全型
安全型的人很容易就能跟别人建立关系。他们愿意依靠别人,也愿意被别人依靠。即使没有人在身边也可以很好的独处。另外,他们不太会担心外界的眼光,能以尽量客观的态度对待人和事。
安全型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通常是积极的,而这种积极的心态也会代入到亲密关系中。比如他们和伴侣发生争吵时,能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也愿意为对方妥协。此外,即使在亲密关系里,他们也能把自己和对方视为两个“独立的人”,不会出现过度依赖对方的行为。比如即使和伴侣遇到了异地的情况,他们也能很好的找到和对方“连接”的方式,不会觉得太过孤单和寂寞。
第二种:痴迷型
痴迷型的人非常渴望和伴侣建立“完全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渴望让他们期待伴侣能给出高度的亲密陪伴、认同和回应。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追求,痴迷型的人常常看待事物都不会很客观。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他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对方并没有那么渴望亲密,从而感到焦虑和失望。
痴迷型的人会在亲密关系里过于依赖伴侣,也时常怀疑自己作为伴侣的价值。他们脑海里经常会蹦出对自己和对伴侣的消极看法,因此在感情中也容易变的情绪化、行为冲动和过度焦虑。
第三种:疏离型
疏离型的人对谈不谈恋爱,结不结婚都不太关注。因为他们觉得和另一个人建立深层次的连接会让自己变的脆弱,没有安全感,甚至是感到威胁。所以对于他们来讲,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能过得很舒服,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他们会容易去否认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对于疏离型的人,感到独立和自足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喜欢被别人依赖,当然自己也不会去依赖他人。
疏离型的人看待人事物也同样缺少客观,因为他们常常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以负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他们在亲密关系里也倾向于抑制和隐藏自己的感情,即使有了解对方的机会也不会想要尝试。当然,如果在感情里遇到了矛盾,疏离型的也会通过疏远对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四种:恐惧型
恐惧型的人对亲密关系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他们既渴望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受到伤害。他们通常会以消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从而时常感到自卑,也对人际关系缺乏信任。
恐惧型的人在亲密关系里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遇到矛盾的时候会选择以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何通过依恋模式分析分手原因?
其实通过“依恋模式”来分析分手原因是最简单的方法。比如一个“痴迷型”的人之所以被一个“安全型”的伴侣分手,很有可能是“痴迷型”的那一方在感情里过度敏感、情绪化、需求过高。其实对于“安全型”的人来说,你适度作闹他是完全可以包容的,不会出现像“疏离型”那样极端排斥的情况。
这里说一个有意思的小事,我身边有一对星期恋人,因为聚会上彼此的“一见钟情”火速确认关系,而又因为“性格不合”在一星期后分道扬镳。其实他们就是典型的“痴迷型”和“疏离型”的结合。男方因为女方在聚会上的冷艳扮相,而觉得对方有种“独立”的魅力。殊不知女方内心其实敏感脆弱,也非常不独立,所以在一起后女方无时不刻的微信轰炸和找男方见面的行为最终“吓”走了男方。
话说回来,如果你是“痴迷型”挽回“安全型”的话,我建议你的整个挽回流程一定是基于一个“情绪稳定”的基调,让“安全型”的人感受到你的变化,从而愿意跟你有进一步的接触。
“依恋模式”和“恋爱六型人格”
因为如果你属于 “安全型依恋模式”,而你的挽回对象是 “安全型依恋模式” 结合 “卢达斯恋爱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形容的“浪子”),那么你们两个人的分手原因极有可能是对方身边出现了新的想要追逐的异性,而不是你们感情出了多大的矛盾。而像这样的情况你们根据卢达斯挽回方法就好。
如果挽回不同依恋模式的人?
其实挽回,无非是根据对方的依恋模式去找到对方习惯的相处状态。再以这一点切入解决矛盾,让对方再次产生想要和你在一起的欲望。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方法去倒推出适合对方的挽回方式
你们找一张纸写出:
1、双方的依恋模式或加上恋爱人格
2、对方的需求点
3、双方的矛盾点
打个比方,如果你挽回的是一个“恐惧型”的人,对方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工作压力。但是你在之前和他的相处过程中疏忽了给予他认同和鼓励,还经常因为自己的事去寻求对方的安慰,或者找对方抱怨。那么他跟你分手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之前压抑了太多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然后又迟迟在你这里得不到想要的回应,所以慢慢对你和你们的关系失去了信任,最后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这段让他觉得不舒适的亲密关系。
了解了分手的原因和对方的需求以后,你就能知道挽回这个人的方法就是应该要主动一些,甚至可以强硬一些。因为“恐惧型”人的逃避是带有需求的,比如就这个例子,因为你之前没有满足他需要被认可和被带领的需求,而他又不敢去直接跟你表达需要,所以最后以逃避的方式来宣泄“委屈”。那么当你挽回他的时候,就一定不要给他逃避问题的空间,你可以微信、电话、甚至主动找他。只要你能说服并带领他解决问题,那么他就不会再逃避跟你接触,甚至是增进感情。
其实挽回是一次学习亲密关系的好机会。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如果你学会了观察自己和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那么挽回这个人,甚至和ta携手一生的方法也自然有了。
很多感情出问题的人会倾诉,抱怨,但很少有人了解为什么会被分手,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挽回和维持长期关系的关键。其实感情破裂,无非是没有在自己和对方的依恋模式里,找到“和平共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