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情感挽回

两个人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是多少?

大多人在分手后如果想挽回,都会问“你觉得挽回成功的概率有多少?”“能复合的情况多吗?”只能说不同情况下复合的概率也是不同的,而且你不能复合,还得看你能为这段感情做到什么地步。下面就为各位分析两个人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是多少?要从这几个方面判断:

一、拉黑删除VS保留你所有的联系方式

分手后女朋友拉黑删除所有联系方式VS保留你所有的联系方式哪一种复合概率高呢?可能很多男生觉得“她没有删除我的联系方式,是不是还是想和我复合?”或者“她把我好友都删除拉黑了,完了,我肯定是没戏了!”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只能说你的理解太片面了,因为删还是不删,不一定是想挽回,可能她仅仅是忘记了而已!

可能她保留你的联系方式只是因为你对她来说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她只是想借由前任这个名义,继续享受你对她的付出而已。

但如果如果她在感情里突然消失了,不告而别,没有告知分开的缘由,那被留在原地的你就会很难从里面走出来,这就是未尽事宜带来的心理影响。

所以,分手后不能根据女朋友有没有拉黑删除来作为你们能不能复合的依据。

二、分手后做朋友VS拒绝做朋友

很多人觉得分手后还能做朋友,说明彼此好自己还可以联系,那复合的概率就要大得多。但其实爱过的人真的没有那么大度,除非她对每一个前任都是这么干的,否则就是想利用朋友的这层身份赚点好处。

比如她想让你帮点忙,前任的身份就很不方便,但如果是朋友,她就会拿“不要这么小气嘛,反正都是朋友啊”让你说不出什么来。

反而是那些分手后拒绝做朋友的,恰恰说明她放不下你们这段感情,她拒绝和你做朋友,是因为她不想再和你有过多的接触,因为接触越多,她就越难走出这段感情。

三、分手后有新欢VS保持单身

肯定有男生觉得如果分手后对方有新欢了,那就是没挽回的希望了!反而是那些分手后就长期保持单身的情况更容易复合,因为她可能忘不了你,所以迟迟不愿意踏入下一段感情,她还在等你复合。但现实情况真的是如此吗?

有这样想法并不奇怪,但你要知道,真正影响你们复合的,并不是新欢,而是你和对方直接的感情和问题,如果你们的感情本身存在问题,没有新欢,你们一样无法复合,对方就算单身个几年也不会重新考虑你。

而另一方面,如果你和对方直接没有比较大的感情问题,就算她急于无缝衔接找了新欢,也有极大的可能是为了疗愈自己,陷入了“反弹式关系”中,新欢不过是替代你的工具而已,不必太过于慌张。

多少情侣就是在这样的倔强与误会当中越走越远,最后人生的道路再也无法重合。

国外也有个研究发现:

93%的情侣在分手后都有过复合的想法,这之中有72%的人含蓄或明确地与对方表达过复合的想法;然而不仅明确表达过复合想法,而且还实施了复合计划或者为此努力过的,却只有56%的人;

40%的青年曾经有过一段断断续续的恋爱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之中,双方之间虽然已经分手,但他们彼此之间至少与伴侣复合过一次。(Dailey,2017) 在大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人在分手后有过复合的想法,但真正实施复合计划的只有一半左右。

在这一半当中,却有70%多的人至少与伴侣复合成功过一次。这也就说明,其实真正为复合努力过的人,有很大概率都是成功了的。

可依旧有近一半的人,虽然有复合的想法,却从未为此努力过,最后两个人分道扬镳,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平行线上再也没有交叉的点。

为什么很多人只是有了复合的想法,却终究没有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四、碍于面子死守自己的倔强

这种分手大多数都是因为情侣之间吵架,一气之下提出的分手,谁也不肯妥协,就如同《前任3》当中的林佳和孟云那般,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最后说散就散。

面子也就是我们的自尊心,尤其是自尊心强的人,更不愿意放低姿态去妥协。但其实很多时候,机遇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朋友跟他的初恋分手后把所有对方的联系方式都删除,只记得对方的一个QQ邮箱号。

他始终忘不了这个初恋,于是在分手一年后前女友生日那天,用QQ邮箱给她发了四个字——生日快乐,前女友回复了他,他们再次联系上,最后时隔了一年依旧复合了。现在在一起已经三年了,始终特别甜蜜。 所以当我们情绪上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自尊心是最重要的,倔强地不愿妥协。可是你冷静下来后是否思考过,你的倔强,或许会让你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呢?

你不是跟对方过不去,你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五、心理抗拒理论

指人们相信对自己行为拥有控制权,因此当这种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往往会采取对抗的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自由。(Brehm&Brehm,1981)

主动寻求对方复合,也就是说你需要向对方妥协某些东西,而这也会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自由。你可能需要改变一些对方接受不了的点,无法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或者说你需要为了对方放弃某些东西

比如说因异地原因分手的,你可能必须放弃某些东西而解决这个空间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值得吗? 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不就没法再做真正的自己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值不值得关键在于你自己,对你来说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要想获得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可能前提就是你得失去一个没那么重要的东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权在于你自己。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信念的感受和胜任感,它是个体对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的预期、感知和信念判断,而不是行为或能力本身。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做某件事之前就已经给了自己一个很难成功或不会成功的预期,因此自然而然被自己劝退了; 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在面对某件事情时会很有自信,觉得自己很大可能会成功,因此也勇于尝试并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后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就以分手后复合这件事,虽然大多数人都有过复合的想法,但每个人对于自己分手后复合成功的概率都有一个判断,有些人相信努力的力量,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因此也会付出更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有些人在还没开始行动前,就已经觉得自己不会成功了,那要么会被自己劝退,要么行动起来也带着各种消极情绪,效率和可能性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机会,而是我们从刚开始就否定了自己。 主动努力虽然给自己增加了很大复合的可能性,但这也并不说明复合后你们就能一直走下去并收获圆满的爱情。

就如同电影《恋爱的温度》里所说:“两个人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是82%,但复合能一直走到最后的只有3%,那97%再分手的理由,其实都跟第一次一样”。

这也就充分说明,要想复合并收获圆满的爱情,单凭自信或努力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一些深刻的觉察、改变与成长:

七、复盘,发觉双方依恋模式的差异;

心理学家辛迪 • 哈赞和菲利普 • 谢弗报告的他们的爱的小测验结果显示:

成年人的调查当中,56%的人认为自己是安全型依恋,19%的人认为自己是焦虑型依恋,2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回避型依恋。 然而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指数,三者的差距并不显着。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依恋,只能说明你的需求不一样,安全型依恋的人因为已经有着一个稳固、强大的内心了,外面的动荡对他来说波澜不大,因此他的需求很小、很容易维持以及满足而已。

但对于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来说,只要他内心空缺、需求的部分被填补了,他也同样能获得满足。

每个人的依恋模式多多少少都会有差异。在亲密关系中,依恋模式也就反应了对方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是什么。

比如说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人,他所需要的就是你不断的用明确的语言或行动来告诉他“你很爱他”,让他以此获得安全感。 但你却觉得爱只要放在心底就好了,由于你并没有满足到对方的需求,所以亲密关系很容易就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了解双方依恋模式的差异,有利于你发觉对方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对症下药,必然事半功倍。

八、改变与坚持的结合

改变是为了去除自己不足的地方,提升自己的价值;而坚持则是坚持自己的优秀品质。

有些人一旦被对方分手,就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当中,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但一段感情的失败,只能说明的是你有不足的地方,而不是完全否认你这个人。

一个人的自信,真的很重要。

2012年纽约州立大学一个对恋爱关系的个性品质的研究发现:浪漫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是“坚持独立自我”。

让对方感觉自己是“捕获者”去追逐你,而不是你成为对方的追逐者。

所以,改变不足,坚持美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肯定只会吸引更多的追逐者,因为每个人肯定都会更喜欢美好的事物呀。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数据终究是大数据,它只是一个社会总体概率的集合,在对于个人问题上,我们并没有办法根据大数据的东西判断自己成功的概率,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你没有办法完全重复别人所走的路。

不过你要相信,事在人为,就算可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你所期待的,但也不负自己,一定会有更大的成长和收获的!

人生很长,我们慢慢地,慢慢地,一起走。

总结:分手后复合的概率说到底还是由你而定的,你需要突破各个维度的困境去提升复合成功的概率,为你的价值增添砝码,切记,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除了真诚之外,你需要真正深入对方内心的去了解她的情感诉求,对另一半的期待,掌握挽回的技巧和节奏,逐步的推进关系,实现复合。